随着环保、能源越来越成为大众热议话题,“光催化”这个词变得越来不陌生。光催化技术是基于对太阳光能的利用,从二十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,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。光催化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,具有能耗低、条件温和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,受到广泛的关注。
那么,什么是光催化?光催化是如何被发现的呢?目前有什么用途呢?下面就有无锡中睿检测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为我们来介绍一下:
光催化材料又称光触媒,是由光(photo)与催化剂(catalyst)组成的合成词,英文photocatalyst。1972年,Fujishima等首次发现了光催化材料,他以TiO2作为光阳极进行紫外光(UV)光照,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。这为光催化材料在开发新能源、改变能源结构方面所具有的深远意义。1976年,Carey等人又相继报道了紫外光照射下,TiO2可使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脱氯和CN氧化为OCN,并且明确提出了光催化技术可以在未来成为治理环境污染手段之一,此报道拉开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方面应用的研究序幕。
光催化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空气净化、水体净化、抗菌、自清洁等。光催化空气净化:可以分解醛类、苯类、氮氧化物、TVOC等有毒气体新能源开发的催化技术;光催化水体净化:可以高效分解各种复杂高毒有机废液、染料、环境激素等物质等新能源开发的催化技术;光催化抗菌: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菌死亡,包括大肠杆菌、MRSA等;光催化自清洁:保持建筑物外墙清洁、分解PM2.5以及室内地板瓷砖防油污等。
光催化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,交通设施、陶瓷、建筑材料、餐饮用具、医疗器械、家用电器、环境保护、可降解塑料、水体净化、日用品等众多领域。可以预见,未来其市场必然会有巨大增长。
发表评论